遭微软苹果谷歌围剿 Adobe面临生死劫

发布时间:2009-12-17 10:00:04    点击数:333
12月16日,Adobe系统公司公布截止2009年11月27日第四财季报告时称,第四财季实现营收7.57亿美元,同比下降17%;季度亏损3200万美元合每股亏损6美分,去年同期为净盈利2.46亿美元合每股盈利46美分;不计特别项目,每股盈利39美分。 对比之前的财报,就可以发现,Adobe今年的财报一直在走下坡路。 第一财务季度财报显示,Adobe利润由上年同期的2.194亿美元下滑至1.564亿美元,每股收益由38美分下滑至30美分,跌幅为29%;营收下滑了12%至7.864亿美元。第二季度财报显示,Adobe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2.149亿美元下滑至1.261亿美元,跌幅为41%,每股收益由40美分下滑至24美分;营收下滑了21%至7.047亿美元。第三财季,Adobe取得了6.97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的8.873亿美元和今年第二季度的7.074亿美元有所减少。 对财报的不尽人意的趋势,Adobe称,这是由于客户削减了技术支出,季度营收和利润才会下滑。 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并非完全如此。客户的需求固然是原因之一,然而,那仅是外因而已。内因更多在于Adobe自身。 Adobe Flash遭微软苹果谷歌围剿 长期以来,Adobe Flash 在富 Web 应用方面始终起着主导作用,然而它的技术不可能再高枕无忧,至少有三家重量级公司,他们推出或支持的技术正在成为 Flash 慢慢前途中的阴影,他们是苹果,Google,微软,以及诸如 Mozilla 一类的开源公司。 微软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出 Adobe 竞争产品,从 Silverlight 到 Expression,并渐渐蚕食 Adobe 的市场,不久前,微软发布 WebsiteSpark 计划,旨在扶持那些小型 Web 设计与开发公司,向他们提供免费的开发工具与服务器软件许可。同时,微软积极参与 HTML5 技术,HTML5 包含了向 Web 提供音频,视频,图形等富媒体的标签,而这些正是 Flash 最擅长的东西。 苹果向来只喜欢自己的技术,他们拒绝在 iPhone(iPhone玩家论坛) 中加入 Flash 技术,尽管 Adobe 表示,他们正在开发能满足 iPhone 要求的 Flash 版本,然而,Flash 缺席对 Adobe 来说一种痛。iPhone 令人目眩的成功说明,游戏规则制定者们可以不喜欢 Flash。Adobe对此极为不满,这种不满曾体现在了Adobe的下载页面上:“由于苹果限制部分技术例如Flash Player的使用,Adobe无法向您提供iPhone和iPod Touch的Flash。”早在去年就已有媒体说,iPhone迟迟未支持Flash播放器 Adobe和苹果关系恐现裂痕。可苹果显然迟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分析师称这已使其与长期盟友Adobe之间的关系受到了较大影响,这对盟友间的关系早就出现了裂痕。这具体体现在,去年Adobe推出了一个Open Screen Project(简称为OSP)联盟,目前全球较大的手机厂商基本都和Adobe建立了合作关系,比如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LG、RIM、Palm、谷歌、微软等,唯独缺少了苹果。 与此同时,Google宣布:Web 赢了!Google 一直推崇并鼓吹 HTML5 技术,甚至专门开发了基于 HTML5 技术的 YouTube,撇开 Flash,直接使用 HTML5 中的标签播放视频。他们在 Chrome 浏览器中加入了基于硬件的 3D 加速技术,并对 WebGL 提供支持,WebGL 是一种在网页中实现硬件3D加速的技术规范。Google 还在3D在线图形方面野心勃勃,不久前已在欧洲和美国分别申请了一份专利,这两份专利预示Google 将在 Google 地图的3D全景驾驶导航方面大显身手,这种技术将脱离文件存取的局限,直接生成3D图形,也无需Flash一类的插件的支持。 对此,Flash平台的部门经理Adrian Ludwig承认HTML 5对Adobe是一种威胁,但他认为,Adobe一直在浏览器上有所创新,且已持续很多年。浏览器技术中的很多创新,都受Flash 技术的启发。他同时认为,要让HTML 5的标准最终统一,可能需要5到10年,从这个角度看,微软谷歌苹果都还不至于会很快威胁到他们。 由此可见,Adobe 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处在开源与闭源的夹缝中,比如Flash,它绝大部分是开源的,但并不彻底,Ludwig说,Adobe尽所能让它开源,但有些编码技术还存在限制,我们将尽力而为。不幸的Adobe,处在夹缝中而处境堪忧,Ludwig说,Adobe或多或少会受到冲击。 产品漏洞曝光最多 成黑客攻击首要目标 分析称,在软件安全方面,过去10年间微软一直是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但今年,Adobe抢走了微软的风头,首次超过微软位列榜首。其中,Adobe Reader今年被曝出45处安全漏洞,而2008年仅被发现14处,2007年为7处。据安全软件厂商F-Secure的统计,当前近半数的攻击所利用的都是网民最常用的PDF阅读器Acrobat Reader。而基于web的PDF文件攻击在去年前三个半月仅为128例,今年同期则上升到了超过2300例。 Adobe Flash虽不如Adobe Reader抢眼,却也常被黑客攻击,今年被曝出11处漏洞。据称,骇客可通过操纵浏览器处理Flash档的方式,造成访客浏览使用者上传内容的网站时涉险。 就在12月16日,最新版Adobe Reader和Acrobat又被爆出已被黑客利用的安全漏洞。 业内人士指出,在保证安全性方面,Adobe需不断从微软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安全专家们建议用户临时关闭浏览器的JavaScript功能,以避免受到攻击。 而很早就知悉此事的Adobe却表示无法修补,否则可能破坏许多网路上现有的Flash内容和应用程式。Adobe发言人回应:“Adobe向来建议,不应允许任意上传或Flash (SWF)内容的附加档,以免可能遭到滥用。Adobe已发表数种最佳措施建议与部落格公告,供网站开发者与所有人参考,以呈现安全的Flash内容。例如,本公司的Flash Player安全白皮书就详细说明我们的模式。” Adobe此举的直接后果是招来了用户的不满。一位匿名的安全研究人员表示:“由于日前针对PDF的零日漏洞数量太多,使得大型银行开始讨厌Adobe了。”F-Secure 的首席研究员Mikko Hypponen 在今年四月份的RSA 大会上强烈建议Adobe Reader用户转换其它品牌的PDF文件阅读器。 卡巴斯基高级反病毒研究员Roel Schouwenberg表示:“Adobe就是下一个微软,他们都是很迟钝的意识到自己的产品有多么大的普及率,作为行业代表,我们必须敦促Adobe努力改善软件安全问题。” 而Adobe产品安全和隐私经理Brad Arkin表示,问题的根源是Adobe的软件普及率太大:“考虑到诸如Reader和Flash Player这样的产品在全球电脑的普及率已经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成为黑客攻击目标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专家们则称,微软也处于同样的境地,而且很多方面仍然没有改进,唯一的区别是这两个企业对于安全的回应态度不同。 2002年1月,比尔盖茨启动了Trustworthy Computing 计划,将系统安全作为了公司未来发展的首要问题。由于之前对于病毒及软件安全漏洞的策略不佳,导致微软不得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负面压力以及公众舆论进行斗争。 微软首先提出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cycle)项目,用来将安全性融入软件开发过程,随后这一项目成为了行业标准。其努力程度值得称赞。 现在轮到Adobe开始为它的软件安全性努力奋斗了。 F-Secure的Hypponen表示:“微软是补丁管理的模范,他们不得不那样做。而他们真的做到了。现在Flash和Reader无所不在,而针对微软系统进行攻击越来越难,于是攻击者们都将枪口瞄准了更容易攻击的靶子。” Hypponen和其他专家还认为, Adobe的补丁过程不如微软迅速和安全,因此更加容易导致黑客攻击。 斥巨资裁员 11月11日Adobe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材料中称,公司计划裁减680名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9%,并为此次裁员支出6500万美元至7100万美元税前费用,其中包括与关闭办公机构相关的费用和离职金。Adobe CEO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正在应对图像设计软件需求萎缩对该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 2008年Adobe裁减了600名员工,约相当于员工总数的8%。 Adobe过去数年一直在裁减员工。 屡遭侵犯专利起诉 10月,美国新泽西一家名为Textscape的公司法院起诉了Adobe和Google。Adobe被起诉侵犯了Textscape一项与文本处理技术有关的专利。Textscape在1999年获得该项技术的专利。Textscape在9月25日正式向加州北区的地方法庭提出了上述诉讼,要求Adobe公司支付相关的专利费用。 12月16日,Adobe与微软苹果等18家公司被一家名为BetaNet的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起诉,BetaNet称这些公司侵犯了通过远程系统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远程激活个人电脑软件的安全系统”专利技术,这项专利编号为522134,于1993年获批。BetaNet指出的侵犯该专利的软件包括Adobe的Creative Suite、Acrobat和Photoshop等。
上一篇: CN新政伤及“域名之都”厦门 业务量将大降
下一篇: 网站域名泛滥 是谁把网站域名当“青菜”卖
[返回所有新闻信息]

您的网站 © 中国 版权所有 本站程序界面、源代码受相关法律保护,未经授权,严禁使用
Copyright © 2000-2015 您的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
以下js为测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