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君鹏现象幕后推手 神秘的网络炒作公司

发布时间:2009-07-31 19:37:46    点击数:182
百度“魔兽世界吧”里一句“贾君鹏**妈喊你回家吃饭”近乎调侃式的话,在短短的5个小时便引来了超过20万名网友的点击浏览,近万名网友参与跟帖。许多网友把自己的网名改为“贾君鹏的妈妈”、“贾君鹏的佬爷”、“贾君鹏的二姨妈”、“贾君鹏的姑妈”......形成异常庞大的“贾君鹏家庭”。 不少网友对帖子里提到“贾君鹏”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有网友通过原发帖者的IP地址发动了对“贾君鹏”的人肉搜索。搜索发现,在网络上符合身份的有二个,一个目前在北京海淀卖书,而另一个则在江苏镇江某建工集团,但都不能确定。 背后的推手 就在众多网友和专家纷纷抛出“网络无聊论”和猜测贾君鹏为什么会这样红的同时,贾君鹏事件继续升温,贾君鹏之歌、诗歌、口号和漫画等相继走红。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一个看似偶然和无聊的事件成为一个长达半个月的“新闻事件”? 笔者通过一个朋友的指点在一个叫《创业邦》的网站中,找到一个自称“贾君鹏制造者”的博主,在博客的介绍栏中,博主Evan这样介绍自己“资深网络营销专家,服务于各大知名品牌。网络是平台,营销是手段,长期专注互联网新兴网站的研究和探索,探求网民行为习惯和心理轨迹,时刻准备开创网民喜爱的创新型网络应用。” 这篇博客中说到“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虚拟人物,如有雷同,那是不可能的。”、“两个策划+我 2个月的反复思量和流程设计,具体的执行细节把控”、“四个执行席媒介轮班监测执行情况,两小时一次电话汇报(含深夜)”、“总计动用公司水军800余人,注册ID20000余,回复10W余” 神秘的网络炒作公司 笔者通过站内短信联系到Evan本人,在得知笔者来意后Evan爽快地答应接受采访。 在寒暄中笔者了解到,Evan,真名黄亮华,口品传媒CEO,长期从事网络营销和炒作,是国内最早的一批网络营销从业者。整个公司只有一个工作区,员工也不过10来人,加上一个会议室就组成了整个口品公司。黄亮华笑着对我说,坚持跟员工坐在一起是小公司扁平化管理的必然要求,而且公司在创业期,不考虑特权和享受。 当笔者问到“您在博客中说有800人参与此次炒作,但您公司的人员我看远远没有那么多啊?”时,黄轻车熟路地告诉我“象我们这样的公司北京有不少,模式上相同的估计就有50家以上,公司规模都在5到8个人,往往大量的网络任务是交给兼职的网民去完成的,而公司的团队主要负责管理兼职和发掘创意。”他又说到“我们把这些兼职人员,根据性别、年龄、地域和文化程度等,整编为不同的组,一个组5到10个人,公司的媒介只需要管理这些组长,就达到如臂使指的效果。” 为什么会有贾君鹏 对于贾君鹏名字的由来,黄告诉我,那是他给朋友的小孩取的名字,没被采纳,就顺道用到这儿来了。 黄直言不讳“既然答应见你,就准备好了要各盘托出,当然,绝对不能损害我客户的利益” 黄不无得意的说到“4月底的时候,有客户找到我,说想为某产品在网络中进行一轮炒作,要轰动的。在我们的创意几近耗尽的时候,客户那边的副总突然飞到北京,要求我们改变炒作点,要炒的不再是产品,而是事件”,“要大家关注WOW,已经停了一段时间了” 说到创意过程,黄说“我一直在研究和参与这些事件,可以说首先是一个网民,之后才是一个营销和策划专家,所以非常了解深度网民的行为习惯。”他接着说:“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做的只是发布主题,并在初期把主题带动得火爆起来,后期的参与就非常少了,我们发布的帖子只占总量的3%左右。” 黄又说“后来贾君鹏一事的发展也超出我们的预计,没想到三天就能达到700万的点击和30万的回复,并且各路媒体都竞相报导。在客户预算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决定进一步把事件进行升级,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爷唱的不是歌曲,而是寂寞'”黄很神秘的告诉我“后续还有一些精彩的升级,你可以注意看,嘿嘿” 当记者问到这样一次炒作的收费时,黄举起拇指和小指,也不知道是6万元还是6位数。 后记: 笔者的访问持续了75分钟,虽然几经追问,始终没能得知此次贾君鹏事件的幕后客户是谁。而对于此事件的真正炒作意图,黄在结稿前给到我的短讯是“wow”。
上一篇: 百度竞价排名和seo自然排名优化的区别
下一篇: 谈百度新闻收录对软文推广的意义
[返回所有新闻信息]

您的网站 © 中国 版权所有 本站程序界面、源代码受相关法律保护,未经授权,严禁使用
Copyright © 2000-2015 您的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
以下js为测试信息